——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纵观百年党史,在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广大留学人员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引导广大留学人员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留学报国的远大理想,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组织开展“一百年一百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与广大留学人员共同学习具有留学经历的中共党员留学报国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留学人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留学梦、人生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发挥独特优势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线建功立业,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何长工:甘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

何长工,人民军队院校建设的开拓者,军事工业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之一。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后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创建该地区中共党团组织。他参与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曾在红军时期创办过第一所工农红军学校。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何长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终身践行了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的誓言。
朱毛会师的“红娘”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何坤在武汉结识了革命巨人毛泽东。为了帮他摆脱反动当局的追捕,毛泽东根据何坤留学法国之前曾在北京的长辛店做过工的经历,特地为他改名为“何长工”,意为永远做人民的“长工”,这就是何长工名字的由来。不久,何长工追随毛泽东回湖南参加秋收起义,并为起义军设计制作了军旗,上面书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秋收起义失败后,何长工追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从此在毛泽东手下工作达八年之久。
1927年10月,为联系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又找到刚刚上山不久的何长工,下达任务: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相机和邻近地区革命力量取得联系。
10月5日,何长工领受任务后,化装成 “逃兵”模样,身穿一件破衣裳,脚穿一双破草鞋,背着两只小猪崽,向山下“逃亡”。刚到酃县沔都,就被当地反动民团抓住。何长工马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说,父母年迈,自己不想当兵了,请求民团老总开恩,放他回家孝敬父母。民团团长信以为真,不仅放了他,还发给他一个通行证。就凭这张通行证,何长工一路畅行无阻,5天后到达长沙。到了长沙,他却从湖南省委那里听说南昌起义部队已经辗转到了粤北。在湖南省委的安排下,何长工坐轮船经武汉、上海,穿江过海,于12月中旬赶到广州,准备由广州坐火车北上韶关,正巧赶上广州起义失败,到处兵荒马乱,反动军阀四处抓人,北上火车不通。又过了十天,局势渐渐稳定下来,何长工才得以搭上火车,在夜间来到了韶关。
到了韶关,何长工眼前还是一片茫然:朱德和他的部队到底在哪里?疲劳之余,何长工只好暂时找个旅馆住下,洗个澡。就在澡堂,何长工遇见了滇军范石生部几个军官,听见他们在谈论:“王楷的队伍到犁铺头了。听说他原来叫朱德,是范军长的老同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过两个多月的苦苦寻觅,何长工竟然在澡堂中打听到了朱德部队的确切下落。他抑制住心中的兴奋,匆忙奔出澡堂。这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他顾不上天黑路远,向西北方向的犁铺头跑去。
天道酬勤,何长工一路急行四十里,天亮之前终于到达犁铺头。在犁铺头,何长工不仅见到了朱德,还遇到曾在洞庭湖一起共事过的老战友蔡协民、在留学法国时就相识的陈毅,气氛显得格外亲切。
朱德了解到何长工的来意后也非常高兴:“好极了!从敌人报纸上看到了井冈山的消息。我们跑来跑去,也没有个地方站脚,正要找毛泽东同志呢,前些天刚派毛泽覃同志到井冈山去联系了。”
第二天,朱德写了封信,让何长工带回井冈山交给毛泽东。于是何长工又换上一套西装,摇身一变,装成教书先生的模样北上井冈山。
何长工回到井冈山不久,轰轰烈烈的湘南暴动就爆发了。湘粤两省敌人,立即出动大军“会剿”。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率领井冈山仅有的两个团向湘南行动,支援湘南暴动。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1团作为左翼,何长工率领由王佐、袁文才绿林武装改编的2团作为右翼,南下增援。
2团出动不久,就在资兴附近遇到湘南起义军第七师,然后合军向朱德的总指挥部所在地郴州开进。这时,何长工得悉湘军何键的部队已经直逼郴州,又写了一封信,插上鸡毛,交由地下交通员连夜快马传送到郴州,建议朱德迅速撤出,免遭南北夹击。2团则边打边向北撤,在资兴附近碰到陈毅率领的部分起义部队,得知朱德可能带着主力部队已经北撤了。
当2团快接近酃县的沔都时,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已经到了沔都了!何长工三步并成两步跑进街,果然碰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朱德。一见面,何长工就风趣地说:“我们拚命向南打,想不到你撤得这么利索。”朱德笑眯眯地回答说:“你们的行动,直接掩护了我们的撤退。”
4月28日,朱毛两部革命力量终于胜利会师,不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的部队有灵活的游击战术,朱德的部队有正规军的底子。经过何长工的往返穿梭,二者一会师,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
改造旧部队的行家
1928年1月,何长工在犁铺头完成联络朱德部后返回井冈山,刚到遂川,就接到毛泽东交给的一项特殊任务:担任王佐部党代表,团结和改造王佐部队。
王佐,早年在井冈山占山为王,是个杀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和山下的袁文才,一武一文,珠联璧合,牢牢控制着井冈山。毛泽东领导的起义军进军井冈山虽然得到二人的初步配合,但是要想在井冈山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改编王佐、袁文才的部队。
毛泽东在信中专门提醒何长工:“王佐虽然有正义感,但文化低,疑心重,很担心我们吃掉他那百十杆人枪。做他的工作,困难很多,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希望你先去做他的‘长工’,尔后再做他的党代表,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毛泽东的信任和重托让何长工感到信心百倍。第二天清晨,何长工只身一人,西装革履,跋山涉水,朝王佐自称为“司令部”的驻地――茨坪赶去。
何长工初来乍到,处处谦逊礼貌。山大王也以礼相待,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山珍野味让何长工吃了个够。
头一天喝酒,王佐对何长工身上的那件西服很感兴趣,问何长工:“我做了多年的裁缝师傅,也没见过这样一件上头开叉,下面开丫,中间只钉一粒纽扣的衣裳呀,古怪,真古怪!这叫啥子衣服?”
何长工乘机将自己的经历告诉王佐:早年远渡重洋,求学异国,回国后立志革命,参加秋收起义,受命南下广东,联络朱德的部队,沿途为了方便,才穿上这件从法国带回来的西装……
王佐听后,更觉得有些稀奇:共产党的队伍里还有漂洋过海的人,而且还能如此襟怀坦荡?他也将自己上山入伙、扯旗造反、死里逃生的经历和盘托出来。谈话开始投机了……
但王佐对何长工还是充满戒心。他暗地里交待心腹:毛委员是可以相信的,但这位何代表也许是来拆我们台的,谨防黄鼠狼给鸡拜年,稳妥一点为好。第二天早上,王佐以“司令部”不安全、读书人安静惯了为借口,领着何长工到远离“司令部”的东山脚下那草棚里单独住下,还特地为他派了四个剽悍的“勤务兵”。
何长工深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将计就计,整天神态自若,无所事事,有时候会到老表家窜门或找“勤务兵”聊天。几天下来,他终于知道:王佐不仅是一条威武不屈的汉子,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他决定先从王佐的老娘身上着手做工作:整天帮王母扫地、劈柴、挑水……替她抱小孩、讲故事、拉家常,亲如家人。
王佐的母亲见何长工如此谦逊随和,也解除了思想上的“警戒”,逢人便夸:“何代表是个好人,跟他交朋友,才是正经呢!”
不久,何长工又和王佐的两个心腹套上了近乎。他俩也在王佐耳边美言:“老何这个人待人诚恳,有学问。”其实,连日来,王佐自己也没闲着,一直在暗地观察何长工,觉得这位潇洒的代表不像是来拆他台的样子。老娘的规劝,心腹的进言,自己的观察,使他渐渐地明了:毛委员可信,他派来的代表也不赖。于是他决定,请何长工给他的部属教唱革命歌曲,帮助他操练部队,并对何长工说:“你如果能把我的兵练得像你们革命军一样,我就服了你!”
从此,何长工的工作走出了低谷。他住进了王佐的营地,按革命军的章法,在大井精心操练这支起源绿林的武装。队伍士气日益高涨,王佐自然高兴。
何长工还了解到,盘踞在桐木岭下的反动民团的头目尹道一是王佐的宿敌,一提到此人,王佐就义愤填膺、茶饭难咽。何长工又请示毛泽东,调来一排工农革命军配合王佐消灭尹道一民团。王佐听说后喜不自胜,拍腿叫好。
经过何长工一番精心策划,一天清晨,王佐的队伍倾山而出。王佐先率一部突然袭击民团团部,一阵乱枪后掉头就跑。尹道一不知是计,穷追不舍,冲进何长工布下的伏击圈内。不消一个时辰,民团被打得落花流水,尹道一身首异地。
这一仗,使王佐心里乐开了花。他一连数日与何长工开怀痛饮。何长工趁热打铁,向王佐提议将这支武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团。王佐此时对何长工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应允。
1928年2月中旬的一天,春光明媚,宁冈县大陇朱家祠前,王佐、袁文才的两支地方武装升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王佐被任命为副团长兼2营营长,何长工为团党代表。第2团成为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支劲旅。
1928年4月,朱毛会师井冈山,朱毛两部合编为红军第4军后,经红4军政治部主任陈毅提议,两支部队进行干部交流,以增进团结。何长工被派到由南昌起义部队改编的红28团担任党代表。
1928年10月中旬,何长工率28团一个营到湖南桂东一带活动,碰到湘军一个连,当即将其缴械。经了解,该连隶属湘军某团2营,营长毕占云是四川广安人,在四川时和朱德、陈毅有一定来往;士兵也多是四川穷人子弟,对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也有一定了解,又听说四川老乡朱德、陈毅在红军当大官,很想投奔红军。何长工迅速将此情况向毛泽东、朱德和陈毅汇报。红4军决定将全连放回,争取毕占云弃暗投明。何长工一边杀猪宰羊招待该连官兵,一边向其阐明红军的俘虏政策,表示欢迎白军士兵随时调转枪口,走上革命道路。两天后,何长工将该连连人带枪全部送走。不久,何长工又和陈毅商量,给毕占云去信一封,大意为:“湘军本是地方杂牌,蒋介石让你们进攻红军,其实是想借红军之手消灭你们,望你们早日醒悟,红军军长朱德是你老乡,随时欢迎你率部弃暗投明。”毕占云收信后第三天,即率部在桂东起义,开赴井冈山,改编为红4军特务营。10月底,国民党军官张渭在袁州又带领一连官兵起义,改编为红4军独立营。
毕占云、张渭率部起义,人数虽然不多,政治影响却极为深远。为加强对毕、张两部的改造,陈毅建议让对改造王佐部有经验的何长工负责改造新起义部队。何长工当即表示:“三山五岳的山大王我都改造过来,如果连这两支部队都改造不好的话,说明我没本事。”何长工认为,起义士兵大多是抓来的壮丁,成份较好,旧习气较浓,特别爱吸鸦片,因此改造起义部队首先从戒烟开始。何长工自告奋勇担任红军戒烟所所长,开始让起义官兵逐渐减少吸食量,然后偷梁换柱,以香烟代替鸦片,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丰富官兵精神生活,最终使起义官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929年1月,红4军向赣南进军,特务营和独立营又改编为第2纵队,成为一支坚定的红军主力部队。每当忆此,何长工也颇为欣慰:“毕占云这个营可是第一批的起义部队,改造这支部队是我军改造旧军队的最先经验。这个经验确是中外战争史上空前的。”张渭后来在红军出击赣南途中英勇牺牲,九死一生的毕占云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在宁都起义,被改编为红5军团,何长工又被抽调到5军团担任红13军政委,再次将起义部队成功改造为一支劲旅,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骁勇善战的名将
1928年底,在红5军和红4军会师井冈山后,粤湘赣三省敌人调集大军“会剿”井冈山。毛泽东决定实施“围魏救赵”的策略,以红4军主力南下,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红5军和红4军32团一个营(王佐部)留守根据地。红5军军长彭德怀向毛泽东提议,28团党代表何长工留在井冈山担任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兼32团党代表。
彭德怀考虑主要有二:一是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的红5军进军井冈山时,国民党调集重兵在江西莲花一带围堵,是何长工率领部队星夜接应,在彭德怀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何长工对井冈山地形、人情比较熟悉,特别是对王佐部比较熟悉,在当地军民中间威望很高。
毛泽东同意了彭德怀的提议。1929年1月14日,红4军主力南下后的第二天,井冈山显得格外冷清,数万敌军正向井冈山逼近。红5军兵单将少,只有七、八百人,又是客军,群众基础薄弱,能否守住井冈山,彭德怀心里并没有多大的底。当天,彭德怀主持召开红5军军委扩大会议讨论应敌方略。红5军一些同志想追寻红4军,王佐的部队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老家。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也没开出结果。彭德怀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何长工。看到彭德怀信赖的目光,何长工胸有成竹地说:“湘粤赣三省敌人虽然多,但彼此矛盾重重,劳师远征,后勤补充困难,不利长期作战。红军虽少,占尽天时地利,特别是有王佐一营人马,熟悉井冈山地形,打起游击战来,得心应手;只要根据地军民一心,坚持一个星期,敌人必将主动退兵。”听了何长工的发言,彭德怀决定分兵把守井冈山各隘口。
1月17日,八面山、黄洋界阵地前的敌人已是黑压压的一片,有两师之众。红军守军名义上是两个大队,实际不到两个连。到28日,敌军已经相继攻陷黄洋界、八面山阵地,兵峰直指根据地腹地——茨坪。在此紧要关头,彭德怀决定率红5军下山寻找红4军,结果在南下途中遇伏,部队损失近半。
红5军下山后,井冈山立刻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何长工理智地将剩余部队带入深山老林,以班为单位,分散游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绕,绕不赢就化(化装)”。国民党集中十几个团大举搜山,却找不到红军的影子。一到晚上,红军就像幽灵一样从各个角落冒了出来,打几枪就跑,弄得敌军草木皆兵,经常相互打枪放炮以壮胆。
随着井冈山气候越来越冷,大雪封山,井冈山的每一个游击队员都面临着生死考验。何长工告诉战友们:“这是一场毅力的对抗赛,敌人有吃的,有穿的,但肯定比不过我们。”没有吃的,何长工就和战友们剥树皮,扒雪挖竹笋,偶尔碰到野味也不敢开枪,避免暴露目标。
何长工的预言是对的。敌人的日子更不好过,虽然他们住得比红军好,吃得比红军多,最终还是在这场毅力对抗赛中败下阵来。1929春,蒋介石和桂系军阀火并,粤湘赣三省的各派系军队都卷入进去,纷纷向井冈山下达撤军命令。在井冈山受尽苦头的“会剿”军如获大赦,夹起尾巴就想一口气跑回自己的老窝。上山容易下山难。何长工和战友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帮在井冈山烧杀抢掠的坏蛋,一声令下,井冈山军民齐追击,打得敌人争先恐后逃窜。
井冈山军民大获全胜,仅缴获的枪支就达3000多支,背都背不动。红旗重新飘扬在井冈山的大小五井。国民党的报纸纷纷报道:“一股恶匪何长工又重新盘踞井冈。”
1929年5月上旬,红5军回师井冈山,在何长工的大力鼓动下,大批青年纷纷参加红军,不久就恢复到七、八百人,编为第4纵队。何长工和王佐部改编为第5纵队,也纳入红5军建制。此后,何长工率领第5纵队单独出击鄂东南,横扫大治、阳新、通山三县,部队迅速壮大到一个军,后来升为红8军,纳入红3军团建制。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何长工和彭德怀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30年7月下旬,红3军团攻下长沙后,军团长彭德怀没有进城,率领红5军追击敌军,让何长工率领红8军进城善后。长沙是素有鱼米之乡的湖南省省会,钱粮弹药多得不可胜数。把善后工作交给何长工也是彭德怀对何长工的充分信任。
解甲育人做“长工”
何长工不仅在军事界,而且在教育界青史留名。早期创办过红军大学的他,后来领导抗日军政大学。建国前夕出任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校长,解放后创办了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担任地质部副部长时推动建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现归入吉林大学)、成都地质学院(现为成都理工大学)等一批地质专业学校。如今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园里,还有何长工的雕像。
新中国建设初期,中国地质工作基础薄弱,缺少地质方面的人才,没有地质类院校。在李四光应招回国任地质部长后,毛主席想到了安排阅历丰富,组织、管理能力兼备的何长工担任李四光的副手。此后,地质院校林立,地质设备大规模生产,地质博物馆、资料馆建立,国家矿产、石油勘探开始启动并取得辉煌成果。每一个地质领域的人,都会感激他为地质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心血,更会被他的精神所打动。
从留法勤工俭学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勤勤恳恳、百折不挠、呕心沥血,何长工人如其名,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扛一辈子长工”。
来源:人民网、《党史博采》、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宣传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