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 一百人|刘伯承: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

时间:

2021-05-19

来源:

作者:

宣传联络部
宣传联络部

分享到: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纵观百年党史,在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广大留学人员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引导广大留学人员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留学报国的远大理想,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组织开展“一百年一百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与广大留学人员共同学习具有留学经历的中共党员留学报国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留学人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留学梦、人生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发挥独特优势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线建功立业,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刘伯承: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

一百年 一百人|刘伯承: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

刘伯承,中外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优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夏回国。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著作和190万字的翻译作品。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评价他是“一条龙下凡”,朱德称他“具有古名将风,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值此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刘伯承同志致敬。


辍学赚钱养家


刘伯承受父亲的影响,一生酷爱读书,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一场生活上的变动,让他不得不选择辍学。


1907年,父亲因患肺病,无钱医治,不幸去世。父亲去世后,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生活十分拮据。刘伯承父亲留下的遗产,仅几间茅屋、十几亩地,就连买棺材的四百个铜板,还是向别人借的。


父亲刚过世的那年春节,家里没米、没钱。知道父亲每年春节都会上街写对联卖,刘伯承也带着弟弟妹妹来到街上,找人赊了两刀红纸,借了一张桌子,在街边摆摊。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刘伯承的字遒劲挺拔、刚中有柔,内容也言简意赅、雅俗共赏。大家纷纷过来购买,刘伯承一直写到腊月三十下午才收笔。


靠着卖对联的钱,一家人熬过了年关。但不久之后,村里又闹春荒。好心的邻居看到刘家日子难过,便过来劝刘伯承母亲,把最小的两个孩子送人抚养。母亲虽然不愿意,但考虑到家里的情况,还是不得不为他们找好了接收的人家。


刘伯承知道此事后,跪在母亲面前,泪如雨下,说自己可以打短工、下煤窑、卖苦力,再多挣点钱养活弟弟妹妹,哀求母亲不要将弟弟妹妹送走。看到刘伯承这样,母亲也跟着哭,最后于心不忍,还是决定不把两个孩子送走。


此后,刘伯承一边种地,一边给别人打短工、干零活。农闲季节,他天不亮就起床,到二十多里外的煤厂挑煤卖。家门口旁边的黄桷古道,便是刘伯承谋生的必经之路。不过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没有忘记读书。农闲之余,经常在这条古道旁边看书学习。


1911年,刘伯承正是从这条路出发,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走上革命道路


从学堂里的学生,到土地上的农民,刘伯承看见的东西变了,思考也发生了变化。他切身体会到,千千万万穷苦农民耗尽血汗,难得一家温饱。他不再只考虑个人的命运,而是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脱离这种命运。


1911年12月,得知辛亥革命爆发,刘伯承毅然离开家乡,赶去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应征学生军。


母亲很不舍,希望刘伯承能够继续留在家里,尤其担心他走了,一大家子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乡间的亲朋好友来劝他,说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还不如去经商来得更实际一点。


当时的刘伯承对他们说了一句话:“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不久,重庆军事学堂发布通知,招收学员。


刘伯承在万县报名后,连夜赶回家里告别母亲,准备到重庆去投考。


刘伯承与几个开县青年,一道买了轮船票,准备第二天晚上上船。但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雾特别大,轮船无法起航,一直停泊在港口。眼看考期临近,刘伯承放弃等待,改由陆路步行到重庆。最后,他独自背着行李包袱,由梁山(现重庆市梁平区)经垫江、长寿,跋山涉水,昼夜兼程,终于在考期前一天赶到重庆。


考试结果,刘伯承各科成绩都是优秀,被顺利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刮骨疗伤拒绝麻药


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


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手术不用麻醉。”为了保护大脑神经,刘伯承向沃克提了一个要求,“请您放心,不管发生什么意外,都不要您负责。”


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德国军医的沃克,听到这句话后相当震惊。在随后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中,沃克先将腐烂了的眼球割掉,然后将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


“一共72刀!你每割一刀,我都在心中数着。”术后,刘伯承告诉沃克。


“我还是第一次遇见像你这样勇敢的人!”沃克惊叹,“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自此,刘伯承“军神”的威名誉满天下。


1923年9月9日,时任川军第二混成旅团长的刘伯承,正在大足百灵湾附近的白岩脚(现大足区高升镇),向当地村民张树庭了解对面七星庵阵地的情况。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刘伯承应声倒在血泊之中,这发冷枪打中了他的右腿股动脉。


刘伯承先是被送到位于内江的野战医院,后又转移到成都北门外的法国医院治疗,在院长艾毓梅的帮助下,刘伯承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由于天气炎热,刘伯承的伤口感染后又红又肿,艾毓梅认为必须进行截肢手术,否则会危及生命,但刘伯承坚决不答应。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伯承的伤奇迹般地逐渐好转,他还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慢慢站了起来并开始走路。


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父亲身上还有弹片没有取出,他去世后火化,骨灰里都有弹片……


神枪手百步穿杨


1935年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贵州仁怀县,安顿完毕后,时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正和一群警卫员在树下聊天,头顶上突然传来几声“呱呱”的叫声。刘伯承抬头一看,大树的枝桠上蹲着几只鸟,他不由心中一动,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枪法最准,快打几只鸟下来给大家打牙祭。”


话音刚落,一名小警卫员就接嘴:“总参谋长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刘伯承也没有推辞,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伴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只鸟就掉了下来。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大都啧啧称赞,只有那名小警卫员不依不饶:“树上那么多鸟,怕是撞到一只的哟!”


听到此话,刘伯承并没有生气,而是让那名警卫员到伙房去找一个鸡蛋,并用力把鸡蛋抛上天,当鸡蛋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四分五裂。


刘伯承的好枪法彻底让警卫员们折服,当警卫员们向他请教打枪的秘诀时,他却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我们互相学习好了。枪法越准,越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啊!”


独创“重叠待伏”战法


在同一地方打伏击乃兵家大忌,但刘伯承创造了三天之内,在同一地点、同一山沟连续两次设伏歼灭日军的经典战例,并命名为“重叠待伏”法。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河北石家庄后,沿正太铁路西犯,妄图一举攻取太原,瓦解国共两党的晋北抗日联盟。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遂率兵挥戈东征。


经缜密侦察,八路军获悉日军劲旅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山西平定开进,前锋直指太原。其辎重部队千余人在测鱼镇驻屯,负责向前方供应弹药粮食。刘伯承断定日军将于10月26日经七亘村向平定运输军需品,遂令部队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间的有利地形埋伏。


果不出所料,26日拂晓,测鱼镇日军庞大的辎重部队,在步兵200余人掩护下向西开进,结果中伏被歼。此战共毙敌300多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和大量军用物资。八路军仅伤亡10余人。


前方需要弹药和粮食急如星火,日军必然尽快再向平定运输军需品。刘伯承预料日军会以为八路军不会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便一面制造假象,佯装撤离远去;一面果断地在隔了一天后,于同一地点再次设伏。


28日上午,日军又从测鱼镇出动,这次警戒更加森严,以100余骑兵和300余步兵掩护辎重西进。11时许,早已隐蔽于此的八路军等日军辎重进入了伏击圈后,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日寇被击毙百余人,八路军又缴获一大批军需品和骡马。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赞叹不已,称此战为“战史上的奇迹”,誉刘伯承为“当之无愧的名将”。后来,不少国家将这一战法写进了军事教科书。


主动请缨创办军校


刘伯承受人钦佩和爱戴,不仅因为他在战场上神机妙算、战功卓著,而且因为他不揽权、不恋位,扑下身子做实事,为我军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伯承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校,是“科班出身”的元帅,一直关注部队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正规化建设。他在红军时间就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校长,1946年又在频繁的战事间隙,补译、校订《合同战术》一书,思考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问题。1950年6月,在得知中央军委决定建设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刘伯承基于“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的认识,主动给中央写信,言辞恳切地要求辞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职务,自告奋勇去办军校。毛泽东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刘伯承担负起了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重任。


为完成好中央军委赋予办学的光荣任务,花甲之年的刘伯承以“昼夜不息”的精神,带头学习,勤奋工作,制军语、译外文、校条令、写教材、上大课。在刘伯承的不懈努力下,军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日臻完善,使刚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泥腿子”将军得到了正规军事课程的淬炼,为新生的共和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有实战经验又富理论素养的德才兼备的高、中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伯承一生戎马、战功卓著,以高超的“带兵、练兵、用兵”才能为世人所称道,更以不跟风、不附势的坚强党性,不居功、不恋权、甘当孺子牛的朴实品格,不搞特殊化、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所传颂。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毅顽强的战斗精神,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社、中国网、中国军网、搜狐网


(责任编辑:宣传联络部)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2010-2020

增值电信业务(ICP,SP)经营许可证  |  京ICP备102189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