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纵观百年党史,在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广大留学人员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引导广大留学人员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留学报国的远大理想,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组织开展“一百年一百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与广大留学人员共同学习具有留学经历的中共党员留学报国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留学人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留学梦、人生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发挥独特优势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线建功立业,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李四光:不能让真理的光辉变暗淡
李四光,世界知名地质学家,中国杰出科学家,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58年,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这是李四光为悼念自己一个学生写过的诗句。实际上,这也是他自己为事业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这是李四光的一句名言,显现了他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1920年2月,李四光应邀在巴黎留法勤工俭学会作学术报告时提出:学术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要分析它,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科学研究的,心只管细,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天经地义的学说,也不能吓倒我们,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对于西方先进的学说,可以为我所用,但决不能受它束缚。
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的事业,真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必须严谨治学、力避弄虚作假。李四光指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他说: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治学必须具备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的勇气,敢于怀疑常识、怀疑权威。由此才能发现问题、实现创新、学有所成。李四光提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李四光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不迷信外国。外国人说中国是以陆相地层为主,不会有大油田。李四光说中国具体条件下陆相地层也可能会生成大油田,后来按照他的预测果然在东部找到许多大油气田。关于地震预报,他提出以地震地质调查与地应力观测为基础,多学科多方法相结合的新思路开展工作,批驳了对地震预报的各种悲观说法。他强调,美国和日本各有各的观点和做法。我们只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不要先划框框,要从实际出发,对它们的做法我们虽然不否定它,但也不必重视它。这表现了李四光十足的理论自信和真理自信。
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结果追寻原因
1920年5月,李四光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野外观测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李四光告诉学生,自然现象一般都是很复杂的,一定要由近及远,由简入繁,按这样的程序工作。他常常带着学生到北京西山等地区进行实地教学。 李四光在北京大学保持着严谨的治学精神。他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他把备课、讲课、带学生实习当作实践的极好机会,不断积累资料,不断思考和研究问题。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代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李四光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始终掌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结果追寻到原因的治学方法,因此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观点提出挑战。虽然不可避免地引起某些争论,但却也因此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李四光说,科学是反对神秘主义的,它要人们把事实搞清楚。要搞清事实,总得要认清楚现象,然后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自然现象一般都是很复杂的。因此,为了便于考察自然现象,我们有必要首先把它们分别归纳到不同的领域。其次,就属于每一领域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以认识构成那些现象的事物的本质。再次,就需要摸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发生、发展、转变乃至消失的过程,这样,才能掌握有关各种事物变化的规律。
1952年,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重新正式发表,李四光如饥似渴地学以致用,他热情洋溢地写出《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毛泽东思想发展自然科学建设祖国》等文章。并指出:“我们能不能善于把《实践论》《矛盾论》中所包含的一般真理,沿着我们地质工作者特殊的实践道路,由浅入深,一点一点地体现出来呢?这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不仅能引导我们胜利地完成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而且能引导我们的地质科学走向新的更大的发展。”
系统的方法是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
李四光在毕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了系统论及整体论学术思想。反映这种思想最为完整的著作,是他1970年3月编写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这本书把天、地、生物三者视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研究。可贵的是,这一系统的科学方法,完全是他一步一步从科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展现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观点与认识。
李四光认为,自然是一部最完美的大百科全书。不管你是从地球上看宇宙,从事天文学研究,还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化石切片,都应考虑到天地万物间的必然联系与可能联系。
李四光指出,全面地摸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客观存在的规律,这是科学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李四光观察自然现象,一直强调观察的客观性,要求按照客观现实状况来考察现实本身。现实的自然界本来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系统的整体。因此,研究问题时,就要把物质运动的系统从整体上加以考察。单独、孤立地研究物体中的个别成分、部分组成固然必要,但只管个体不管系统,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那就会陷入机械论的桎梏。
自然界总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发展。掌握了规律,不仅能解释过去和现在,而且能预见未来。科学的存在和发展,全在于它不断增强其预见性。李四光据此强调,重要的是依据规律控制的范围,作出战略性和战术性两方面的预见,而首要的是战略性预见。李四光说,有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看到森林的全貌;有的人看得近,只看见几棵树,不见森林。看树林是战略问题,看树木是战术问题。
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因此,分别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分科知识日益一体化,是有其客观基础的。李四光十分重视自然科学这种整体化的发展趋向。他说:“知识原是有统一性的,失掉了统一性的知识,那就叫做片面性的知识;知识失去了统一性,便意味着减少了科学的进展可能性。”
为探索地质科学新理论,李四光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为繁荣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科学论著和丰硕科研成果,以及他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皆为我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璀璨瑰宝。
来源:人民网、《中华魂》、新华社、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宣传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