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蒋光慈

时间:

2019-09-09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人民网

 历史不会忘记——蒋光慈


蒋光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文学家。


      1917年9月,蒋光慈进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习。他曾参与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抨击军阀统治,鼓吹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被选为五中学生自治会副会长,积极投入斗争。他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了学生纠察队,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920年,蒋光慈在上海与《新青年》编辑部的陈独秀等人取得联系。他经高语罕介绍,参加外国语学社学习,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进入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随后,共产国际在莫斯科筹备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他被抽调担任翻译文件、招待各国代表等大会服务工作。他曾与其他党员将《俄国文学史》书稿删改后易名为《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并与自己撰写的《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合并为《俄罗斯文学》。他还翻译了列宁的一些重要文章,编写了《列宁年谱》。


      1924年7月,共产国际和中共旅莫支部决定让他回国参加实际斗争。他在回国后任教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年8月,他先后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新青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文,就文学的阶级性以及作家的人生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什么是革命文学家等问题进行阐述。他还致力于实际的文学创作和组织工作,参与组成了“春雷文学社”,创办了《文学专号》周刊。


      1925年,蒋光慈担任冯玉祥的苏联顾问翻译,在冯玉祥办的军官学校担任教官。在此期间写下了《少年漂泊者》。1926年,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问世,之后陆续出版了《哀中国》、《鸭绿江上》等。1927年3月,上海先后爆发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短裤党》,运用文学形式反映现实革命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武汉提倡创刊《太阳》杂志。1928年,他主编的《太阳月刊》正式出版。1929年7月,他因肺结核转重,在日本休养。


      旅日期间,蒋光慈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与国内革命斗争遥相呼应。他翻译了苏联作家里别津斯基的《一周间》,创作了《冲出云围的月亮》、《异邦与故园》等。同年11月,他回到祖国。1930年,他主编的《新流月报》改名为《拓荒者》继续出版。他在完成了小说《咆啸了的土地》之后,不幸病倒。同年底,蒋介石反动派采取法西斯手段对左翼文化阵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他为了防备敌人的搜捕,在住院时化名为陈资川。


      1931年的一天晚上,蒋光慈刚外出,寓所即被敌包围。“左联”部分作家被害后,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不久又住进医院。


      1931年8月31日凌晨,蒋光慈因病与世长辞。

来源:中国军网、人民网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2010-2020

增值电信业务(ICP,SP)经营许可证  |  京ICP备102189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