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25年4月14日,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新质生产力:新机遇·新材料·新时代——三代留学生的科技报国之路”专题活动在欧美同学会顺利举行。活动聚焦我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冯冠平教授为主的“老中青”三代归国科学家留学报国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留学人才科技报国、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勇攀高峰、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出席活动并致辞。我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冯冠平教授、原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雷志卫、深圳烯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恒飞出席活动并分享留学报国的心路历程。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伟主持活动。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致辞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在致辞中指出,新一代归国留学人员正在投身于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冯冠平院长就是留学报国的优秀代表。他怀抱“科学报国”的伟大理想,秉持勇攀高峰的坚韧精神,在石墨烯这片“无人区”埋首耕耘。从首片国产石墨烯薄膜的诞生,到全球首款欧盟CE-MDR认证医疗设备的问世,他的团队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将论文从实验室写进千家万户。他带领团队主导制定的IEEE国际标准,犹如一柄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开垄断铁幕,让中国技术昂首进入43国医疗体系。在布满荆棘的科技征途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冯冠平院长为代表的新时代留学人才,中流击水,涉险闯关,正以赤子之心铸就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破局之剑,攻克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以实际行动和丰功伟绩,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冯院长及其团队以石墨烯为薪火,为生命点亮了希望之光,更绘就了健康中国2030的璀璨星图。基金会愿与广大留学人员共同高举留学报国旗帜,携手勠力担当崇高使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再立新功。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冯冠平教授发言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冯冠平教授在活动上分享道,石墨烯材料自1998年被引进中国后,这种材料仅仅在20年间就实现了全面化应用,这背后凝聚了几代留学人员的心血。冯冠平教授回忆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视察,在听取他所作的石墨烯材料相关情况汇报后提出表扬,同时提出了实现石墨烯材料军民两用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将石墨烯技术广泛用于医疗大健康领域。如今,我国在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专利申请方面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全球石墨烯专利70%来自中国,取得这一成就,留学人员功不可没。

原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雷志卫发言
原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雷志卫分享了在金融领域留学报国的经历。他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产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的源动力,留学人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应充分发挥留学人才智力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帮助更多科技领域留学人员充分发挥石墨烯材料在发展“绿色经济”“银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深圳烯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恒飞发言
深圳烯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恒飞表示,作为一名留学人员,将持续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也期待通过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这一平台,为更多留学人员归国创业铺就坦途,给予他们温暖有力的帮扶,让归国创业、科技报国的优良传统代代延续。
据悉,冯冠平教授团队核心成员中留学人才占比过半,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接力的科研梯队,印证了“人才链—技术链—报国链”的融合效能。而这场科技报国的接力,早已超越个人荣辱,升华为民族复兴的火炬传递。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伟表示,从冯冠平院长“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到雷志卫学长在金融领域的执着与支撑,再到杨恒飞博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我们看到了科技报国精神的薪火相传。石墨烯技术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成功应用,也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所言:“中国将石墨烯从实验室推向人类健康保卫战的最前线,这是材料科学史上最具人文关怀的篇章。”
站在健康中国建设与“双碳”战略的交汇点上,石墨烯技术正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石墨烯技术必将在守护全民健康、推动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将全面支持冯冠平教授及其团队所代表的留学人才群体,秉持赤子之心,用科技创新书写更加辉煌的报国答卷,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留学报国的赤子之心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中国科技的未来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