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责任 | 留学人员反间防谍典型案例启示录之《定向应聘的海归留学生》

时间:

2025-04-15

发布者: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留学杂志”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编者按

今天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留学人员作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有生力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更应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保护自己。

为帮助广大留学人员筑牢国家安全思想防线,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自即日起于官网、微信公众号同步开展“我们的责任——留学人员反间防谍典型案例启示录”系列宣传活动,梳理并发布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和权威媒体公布的文字或视频形式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警示,提醒每一位留学人员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国家安全意识和反间防谍意识,普及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知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本期推送由国家安全部公布的典型案例《定向应聘的海归留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参与者、共建者,也是国家安全的获得者、受益者,让我们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共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案例概况

一天,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年轻学生郝某因要赴某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兴冲冲地来到该国大使馆办理签证,使馆人员表示要对其申请进行审核。事后不久,一位名为T的使馆官员主动致电郝某,热情地表示希望就签证事宜与其当面沟通。


这位名叫T的使馆官员正是某国间谍情报机关派驻在使馆的工作人员。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长期觊觎我留学人员群体,并利用签证环节物色有价值的目标对象,主动进行贴靠。以签证官身份出现的情报人员,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请客吃饭、邀请旅游、赠送礼品、提供兼职等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拉拢我留学人员的常用手段,待关系密切时机成熟,就会实施策反。


见面后,T详细了解郝某的个人信息、研究内容、就业打算等情况,表示愿意为郝某提供签证帮助,想和郝某交个朋友。


郝某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当即表示愿意和T交朋友,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此后一段时间,T通过请客吃饭、赠送礼物等方式,逐步与郝某密切关系,还善解人意地提出在国外留学读书开销很大,可为郝某提供一份兼职工作。


在T的安排下,郝某参加了一次“工作面试”,并很快凭借自己撰写的两篇论文得到了不错的报酬,这让他对T更加的信任。


又过了几个月,T热心地介绍自己的同事L,与即将完成学业的郝某认识。在郝某毕业回国前,L亮明了自己间谍的身份,将郝某策反,双方正式建立秘密情报关系。


学成归国的郝某,按照外方要求,想方设法应聘进入了我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成为我重点涉密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郝某多次与外国间谍人员秘密接头,把自己搜集到的情报提供给外方,然后收取间谍经费。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指挥下,处心积虑一心想获取更多情报的郝某,被借调到中央某部工作,负责一项重要涉密工程。


经鉴定,郝某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涉及中央某部敏感项目及内部人员情况,其中机密级国家秘密5项,秘密级国家秘密2项,《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的情报14项。


最终,郝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