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忍”,他们试图在高原消灭一种病痛

时间:

2021-07-22

发布者:

团结湖参考

分享到:

因为“不忍”,他们试图在高原消灭一种病痛

因为“不忍”,他们试图在高原消灭一种病痛

站在卓玛朗措湖边时,牛羊自在,云水无心,有那么一刻我恍惚觉得,这里就是天堂的样子吧。但我知道,天堂在远方,只有敢于逼视现实的人,才是天使。


高原反应既像发烧,又像醉酒,还像心脏病。一百六十多斤的我,刚一到西藏昌都市就躺倒了。而到当地为大骨节病患者进行手术的医生们,历经六个多小时的颠簸,才下车就开始了一下午的手术。他们并非没有高反,一位医生晚饭还没吃完,就支持不住躺倒在沙发上。

 

这是我跟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团队,到西藏采访大骨节病救助项目第一天时的经历。而这件事情,他们已经做了五个年头。

 

可能绝大多数人对大骨节病这个名字很陌生,这一地方病曾主要分布在东北以及西部山地、高原地区。目前仍未发现致病原因,推测是与粮食、饮水等因素有关。成熟的治疗手段,就是置换人工关节。这种病会使患者关节肿大疼痛,并伴随肢体畸形,最终丧失劳动能力。作为骨科专家,2015年林剑浩到西藏义诊时,就敏感地察觉当地仍有大量的大骨节病患者。2017年他最终决心在西藏开展筛查工作,并决定为患者免费实施关节置换手术。

 

在这次义诊中,我看到有一位刚22岁的藏族女孩,两条腿已经变形呈“X”状。一位30岁的年轻爸爸,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忍着痛还要干活。几乎每一个病人的膝盖上,都有藏医火炙留下的斑斑疤痕,然而这种方法只能一时缓解疼痛,却无法根治。看着这些疤痕,再看看这些牧民木讷又渴求的眼神,才真正理解林剑浩为什么要执著地做这件事,那就是出于医者的一份不忍之心吧。

 

从一个人的事,到一群人的事

 

我们知道,以国家力量推动全面扶贫,过程中尚有种种问题与不易。以个人力量推动,困难更难以想象。没有人手,他开玩笑说以自己导师身份的“淫威”,把一批批学生派过去做手术。他还把骨科医学界的一位位同行“拉下水”,已经退休的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张洪教授已经是第二次到昌都操刀,她说第一次来是边流虚汗边做手术。当地缺乏本土医护力量,林剑浩就亲自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人才。


因为“不忍”,他们试图在高原消灭一种病痛

 

但想要免费为患者置换人工关节,说白了最关键的还是钱。经过医保报销之后,平均每名患者还有2.2万元的资金缺口,林剑浩到处“化缘”。在最关键的时刻,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决定成立大骨节病项目,并邀请林剑浩担任项目组负责人。首期就拨付100万善款,累计已达300多万。先后十余次深入藏区开展调研、筛查。

 

此外,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福建援藏工作队等机构和组织陆续顶上,目前已经做完手术的132例患者,全部得到了免费救治。这次西藏之行的路上,林剑浩一直在打电话邀请各方朋友到藏区实地考察。他似乎有一种自信,只要肯到藏区看看,你就不可能不赞助这件事。就这样他把一个人的事,做成了一群人的事。 

 

从占卜到排队

 

我问昌都医院一位护士,在林剑浩这个团队到来之前,当地的患者都怎么办呢?她回答得特别直白:“有钱的到内地去做手术,没钱的就只能忍着呗。”这五年来,大骨节病救治项目改变130多个人的生命质量。他们以前是家庭的负担,手术以后成为家庭经济来源,有不少人更是一生中第一次知道肢体健全的感受。他们感谢国家感谢林教授时,是那么真诚热烈。

 

这一项目就像火种,给藏区带来的是深层变化。其实比起资金来,项目一开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病人本身的观念。由于特殊的文化传统,基层藏民对于开刀治病有一种抵触,即使是免费手术,他们也要先打卦问卜。五年来随着一例例病人的康复,他们身边的人越来越愿意接受现代医学。从一开始说服不了患者手术,到现在,项目定点的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已经有五百多名患者排队等候手术。林剑浩教授刚刚与卡若区人民医院合作时,这里连基本的消毒设备都不完善。通过“师带徒”培养,该院的罗松曲珠院长已经独立完成了38例手术。

 

今年5月,林剑浩教授在北京通过5G网络,操控远在三千公里外的卡若区人民医院机器人,为大骨节病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此举在国内治疗大骨节病尚属首次。尤为重要的是,在各方推动下当地对大骨节病越来越重视,通过换粮、搬迁等手段,自2018年起西藏已经连续3年无儿童新发病例。目前,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正在与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协调,运用财政资金兜底患者的手术费用,自治区政府也正在研究给予大骨节病救治项目更多政策支持。林剑浩和他团队的心愿是,能尽早消除全西藏6900余例病患的痛苦,像消灭血吸虫病和小儿麻痹症一样,在我国疾病控制史上再记一笔。


因为“不忍”,他们试图在高原消灭一种病痛

 

彼此治愈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自始至终将增强藏族同胞的国家认同感贯穿项目中。除了送医进藏外,他们还将部分重度患者接到北京手术,并组织他们参观天安门广场。藏区群众质朴纯粹,他们真情流露时往往令人动容。此次复诊,一位在北京完成手术的患者拉着医生的手亲吻、向他们致以最高的礼节。诊治完一位喇嘛的脚踝后,僧侣用矿泉水给林剑浩洗手。但扶贫也好援藏也好,这些宏大规划不会只是一方向另一方的单向输出,它们一定具有某种社会对话的意义。

 

团队里一位年轻医生说,在西藏病人对医生是无限信任的,这种信任使自己的责任感更重了。学生们则说,林教授每次进藏都很开心,在这里才能看到他开玩笑。他们在救治藏区病患,而西藏的青天白云、雪山草地以及人们清澈的眼神,也在给予他们滋养。那也许就是医生初心力量的源泉。


因为“不忍”,他们试图在高原消灭一种病痛

 

大规模的社会救助,需要国家层面的规划与动员,但只有当这种意识落地民间,成为普通人自发的行动,才会获得内生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剑浩团队所作的是对民族团结理念一次自发的生动实践。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样的实践当中,这个时代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