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鸣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美国归侨,是我国航空材料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浙江宁波人,生于河北定兴县。他曾获得国家及部委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航空金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颜鸣皋从小就养成了刻苦读书和勇于进取的精神。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颜鸣皋毅然放下书本,参加“学生抗日宣传队”,演街头剧,教民众唱抗日歌曲,发动民众投入抗日热潮。1938年,颜鸣皋考入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其间,他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刻苦学习,以求他日学有所成,能够实现“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愿望。
毕业后,颜鸣皋进入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1944年,颜鸣皋获得美国租界法案资助留美实习的机会,赴美国进修精密机械制造。他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之中,周末还到耶鲁大学冶金系听课。1946年,他正式进入耶鲁大学攻读金属物理学。1947年毕业,获物理冶金科学硕士学位。
1949年,颜鸣皋被破格吸收为美国荣誉科学会会员。同年7月获耶鲁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继之,又受聘于纽约大学工学院研究部,任研究员,讲授金相学。1949年留美学生在匹兹堡组织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颜鸣皋被推选为协会监事、金属小组组长。为了以后发展祖国的冶金和材料研究事业,他组织在美国的中国冶金技术工作者编辑《中英对照冶金学名词》,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1951年出版的《冶金学名词》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
1950年,颜鸣皋毅然放弃了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工作,决心回国,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在启程前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阻挠和迫害,被送往纽约附近的爱理斯岛隔离。经过据理斗争并向法院起诉,于1951年2月胜诉,乘船经香港回国。回国后,他受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邀请,担任该校教授兼第二机械系主任。1955年,又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颜鸣皋应邀参加了周总理主持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钛合金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他作为我国第一个研究钛合金的学者,于1957年被调入正在筹建中的航空材料研究所,领导建立我国第一个钛合金研究室。在当时一无材料、二无设备的条件下,他率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从学习入手,自行设计、制造冶炼设备,并于1958年成功地熔炼出第一个3公斤可供合金研究的铸锭,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钛合金。1958年赴俄考察后,他又自制了两台25公斤的真空自耗电弧炉,进一步提高了钛合金的研制水平,为以后的批量生产和航空应用打下了基础。
1962年,他调任金属物理和理化检验研究室主任,领导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他在《镍基合金的强化》论著中,预测了各种元素在合金中存在的状态和强化系列,对高温合金的合金化和强化机制进行了推测,对正在开展的高温合金研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964年在航材所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后,他调至该所任技术副所长、总工程师,并被授予技术兵种最高上校军衔。在此期间,他除了继续指导高温合金、钛合金和其他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工作外,还主持领导一些重大故障分析与材料的定寿和延寿工作,积累了对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失效分析和延寿的经验,提高了故障分析技术水平。
70年代后期,在航空工业由仿制走向自行设计的转变过程中,为解决航空材料、为新机种设计和原有机种定寿与延寿服务等问题,他提出实行两个结合即“设计、材料、使用三结合”和“材料、工艺、测试三结合”,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总结出“设计是主导、材料是基础、工艺是手段、测试是保证、使用是检验”的一整套系统的开展航空材料应用研究的指导思想。随着航空部件的设计由传统静强度设计和安全寿命设计发展到损伤容限设计,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宏观力学和微观组织”相结合的观点,主持开展了航空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研究成果,包括新的疲劳裂纹成长物理模型、疲劳裂纹初期扩展机制、疲劳门槛值的预测方程、使用变量参数代替单一参数改进现有寿命计算模型、超载效应和变频载荷下的寿命估算以及采用权函数法对二维和三维裂纹应力进行分析等,为飞机损伤容限、合理选材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大量的试验依据,先后获得国家、部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在1999年世界疲劳大会上,他被授予“终身荣誉会员”(Honarnary Fellow)成为亚洲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
他还指导了Ni3Al、Ti3Al和Al-Li合金等新材料方面国家“863”重点项目,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其中,Ni3Al合金制零件已通过装机试飞,获集团公司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快速凝固Al-Li合金制备技术与装置也获得了国家进步二等奖。
虽然年逾古稀,但颜鸣皋却顾不得享受天伦之乐,仍然密切关注着世界航空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默默而执著地耕耘在国防高科技领域里,不遗余力地探索我国航空材料技术的发展体系和发展平台。他在题为《航空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这篇论文中提出要在2020年使我国的主要航空材料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强调要特别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新世纪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把21世纪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甘当年轻人的铺路石。他十分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亲自培养了40余名博士和硕士生及10余名博士后,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导师队伍。
颜鸣皋在国际材料界享有很高声誉。他促进了我国航材院与俄、美、英、法、德、日、瑞典、加拿大开展材料领域的技术交流工作,先后应邀到纽约理工大学、西德宇航院、法国宇航院、瑞典皇家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尼托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南韩和台湾工业研究院等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为我国的技术交流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人民网、《志在振兴中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