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越来越多的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勇担时代使命,在祖国提供的广阔平台中努力拼搏,发展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现推出“我们这十年——致敬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及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专栏,广泛传播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代表人士充分运用所学所长,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事业,报效祖国、贡献社会的动人故事。希望广大海内外留学人员发扬留学报国传统,树立爱国报国志向,勇担强国复兴梦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华大基因:把前沿基因检测技术做到人人可及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由优秀留学人员代表人士汪建创业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华大基因加速科技创新、积极发展产业布局,为世界公共卫生健康体系输出“中国技术”,其自主研发创新的“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与新冠试剂盒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提供坚实力量。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华大基因更关注民生健康领域。破解基因的密码,将为提升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等各方面带来极其美好的前景与未来。
在基因测序技术历史上留下“中国印记”
2000年6月26日,北京时间18时整,美、英、日、德、法、中等6个国家同时宣布,号称“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毕。我国科学家参与并完成了这一计划的1%的任务,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
为了这来之不易的1%,优秀留学人员代表人士汪建与科研团队,于1999年9月9日在北京创办了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向“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交了注册申请,并联合国家基因组南方中心、北方中心共同承担任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创造了奇迹——通过网络递交的一个测序片断,误差率仅为百万分之六,创造了世界纪录,而支撑他们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不可撼动的信念:“使我国平等分享该计划所建立的所有技术、资源和数据,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
从这1%起步,中国的基因测序技术逐渐走向全球第一梯队。
在那个基因组学新技术变革天翻地覆的年代,华大基因在破译了第一个人类“生命天书”之后,开始向第二个目标进军——做一个100%中国人自己的基因组。
2007年,在深圳市的支持下,华大基因南下深圳,组织开展“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项目。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完成后,华大基因又提出了百人基因组计划,将基因组图谱扩展到100个黄种人、100个黑种人以及100个白种人。这个计划之后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的支持和参与,扩展成为一个更加宏大的“千人基因组计划”,华大基因自身的角色,也实现了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2008年11月,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在《自然》杂志发表,这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的测序数据总量达到1177亿碱基对,堪称破解了又一个人类“生命天书”。
在基因测序技术历史上,华大基因凭借其自主核心科技力量支撑,刻下了“中国印记”。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预防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由遗传和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出生时存在各种结构性畸形和功能性异常的总称,在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精神和物资上的双重负担。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提前进行干预,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
华大基因通过与国内多地政府开展合作,实施基因检测民生项目。目前已在河北省通过全面采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初步实现了对超过7000万人口区域的染色体三体类出生缺陷的全面防控。
2008年,华大基因研发出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该方法是通过提取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来检测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及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风险。2014年获得原国家食药总局医疗器械许可后,快速投入了临床应用。
据华大基因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华大基因已为超过940万人提供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华大基因管理人员表示:“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并不是希望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作为一个面向孕妇高端需求的检测项目,而是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人人可及的民生项目。”
HPV自检形成宫颈癌“筛诊保治”闭环
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宫颈癌、结直肠癌以及肝癌的早期筛查,都是我们目前能够开展的工作。”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伴随诊断。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肿瘤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能够找到合适的靶向药物,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明确的依据。除此以外,对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能够通过基因检测进行精准监测。”
据华大基因公布的信息,截至2021年6月底,该公司在肿瘤临床业务方面与北京协和、复旦中山等超过500家三甲医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累计为超过13万名受检者提供了肿瘤相关基因检测。
以宫颈癌为例,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提出,到2030年,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对于如何使70%以上的女性都做到宫颈癌筛查,赵立见透露,该公司的HPV分型基因检测采用了“自取样检测模式”,受检者可在家自行采样。
截至2021年6月底,华大宫颈癌筛查业务已覆盖全国31省130地市,累计为超过590万人提供了HPV检测,形成了宫颈癌“筛诊保治”的闭环模式。
“火眼”实验室助力传染感染防控
除预防出生缺陷、癌症“筛诊保治”外,传染感染防控也是华大基因布局疾病预防的重要一环。
在2003年“非典”期间,华大基因就破译了四株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并研发检测试剂盒;而在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华大基因不仅迅速完成了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也同样研发出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之后,华大基因更是根据新冠疫情的防控需要,打造出高通量核酸检测实验室――“火眼”。据悉,该解决方案应用华大集成式、模块化检测设备和自主研制的检测试剂,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建成投用,亦可为现有实验室快速升级检测能力。据华大基因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单个“火眼”实验室最高检测通量可超过每天20万单管(采用10混1混采,检测通量可超过每天200万人份)。
2020年2月,“火眼”实验室在武汉迅速建成并投入运行。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多种类型的“火眼”实验室迅速布局到了全国多个城市。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确诊发热病人、排查高危人群、甄别疑似病例,以及隔离阳性感染者、保护阴性健康人群提供精准判断,并为一线员工和中高风险区人群差旅出行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1月,针对有地方对疫情平稳后“火眼”实验室还有哪些作用的提问,赵立见回答:“‘火眼’实验室是一个通用型的检测平台,不光能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还可以做肠癌早筛、宫颈癌早筛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
按照华大基因的规划,“火眼”实验室集完整技术方案、成套设备、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于一身,可动态化应用于多个传感染疾病的防控。在新冠疫情后,它还可继续用作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我们一天能够做几百万人的新冠核酸检测,也同样具备做百万人肿瘤检测的能力。很多有明确标志物的肿瘤,完全可以用新冠核酸检测的模式去做肿瘤核酸,也完全可以在出生缺陷防控上以同样模式实现全覆盖。”在勾画“火眼”实验室未来的应用场景时,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如是说。
来源:人民网、光明网、上观新闻、羊城晚报